第二百八十章学佛答问
第一个问题:经上说:「若一日至七日,执持名号,一心不乱,则得往生。」是否表示至少须有二十四小时,持续念佛不断的功夫,才算往生有希望?因为一睡觉作梦,功夫就夹杂间断了。
答:这个没错,功夫确实不能间断,而且这个心愿要恳切,深信切愿。只有这一个希望,把世间所有一切的缘,统统断掉了,统统放下了。心里只有唯一的一个愿望,求生净土,决定不能再掺杂第二个愿望,这个样子才能往生。
《净土圣贤录》里头,宋朝莹珂法师,可以给我们做一个榜样。莹珂法师是出家人,这个出家人犯戒,不守清规,道场人也都瞧不起他。不过古时候的道场跟现在道场是不一样,古时候人的心能包容,只要不犯大戒,都可以原谅你,大家就是不理你就是了,默摈,不跟你讲话,并不赶你出门。有一天,他算是觉悟了,知道自己所作所为必堕地狱,想到堕地狱他就恐怖了,向同参道友请教,有没有办法救他?同参道友也不给他说话,给他一本《往生传》。他自己看看,看了之后,他有信心。他就把自己房门关起来念佛,三天三夜不睡觉、不吃饭,一句佛号念到底。念了三天三夜,居然把阿弥陀佛念来了,阿弥陀佛告诉他:只要你能够忏悔回头,改过自新,你的阳寿还有十年,十年之后,到你临命终时,我来接引你。莹珂法师听了阿弥陀佛这个话,就跟阿弥陀佛祈求,他说:我业障重,禁不起诱惑,十年我又不知道要造多少罪业,我十年寿命不要了,我现在跟你去可不可以?佛就答应了,佛说那也好,三天之后我接你往生。他三天之后念佛往生了。这是很好的例子,很好的榜样,那是真的求往生,有求必应。我们今天念佛,念得消息都没有,是不肯往生,如果说佛七天之后来就往生了,恐怕念佛堂一个人都没有,那还得了,七天就要死了,这还得了!所以我们的愿不恳切,似有似无,不是真的,佛知道不是真的,佛就不来了。真的,他真来;假的,就不来了。
第二个问题:新加坡那位六十二岁预知时至的老菩萨,因为要迁就李木源居士而提早往生的日期。为什么他不在家往生,而要到医院?而从医院运回家,岂不是移动他的身体吗?
答:这是各人缘分不一样,他预知时至,他的家人不相信。他做不了主,儿女作主,儿女把他送到医院,不是他要到医院。可是到医院,缘好,把整个医院的人都度了。他到医院,没有叫医生给他打针、给他做什么,他到医院念佛,大声念佛。医生给他治疗,他不接受,就是一句佛号,大声念,念到底,念到医生也跟他念,护士也跟他念,病人也跟他念,到五点钟,他准时走了,跟他讲的一点没错。医院是他的道场,最后他度了不少众生。这种人一往生,你把他身体抬动没有关系,他走了,他到极乐世界去了。为什么别人死的时候,八个小时、十二个小时不能动?靠不住,不晓得是不是真去。他真去,没事,立刻动他都没事情。如果不是真去,他的神识要八个小时到十二个小时才离开,你碰他,他有痛苦,他会有瞋恨心,他会堕落。他是真往生,他一断气,立刻就把他抬动,怎么样动他都没有关系,人家已经成佛去了,这个跟一般人不可以相提并论。所以我们要懂这个道理,他真的作佛去了,身体不相干,他已经丟掉了。
第三个问题:「一饮一啄,皆是前定」,此人今生会往生西方,也早注定好的吗?
答:也可以这个说法。但是善导大师讲得好,人一生的成就,总在遇缘不同。这个人有善根有福德,如果没有闻到佛法,他就不能往生。他有机会闻到佛法,有机会听到净土法门,能信、能愿、能修,他这一生就决定得生。得生与否,关键是在你能不能放得下。果然能把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了,那就是祖师讲的「万修万人去」。凡是不能够得生的,念佛不能生净土的,都是自己放不下,这是关键,非常重要。人在世间,最麻烦的是人与人的相处,所谓「不是冤家不聚头」,八苦里「爱别离」、「怨憎会」。你要真正能觉悟,真正能够了解,样样都不放在心上,心地清净无有牵挂,念佛往生肯定成功。有一丝毫的牵挂,都是麻烦,都是障碍。
第四个问题:世间一切是否都是注定的,为什么?
答:世间的一切,就是我们讲的命运,确实是注定的。为什么?这是你前世所造作的因。佛门有一首偈说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。」你要想知道前生造作的是什么,这一生所受的就是前生造作的结果;「欲知来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你要想知道来生怎么样?你这一生所造作的就是,这是造的因,来生所感的果报。
最近,我们在研讨《十善业道经》,经一开端,世尊就把这些事情为我们讲得很明白:「一切法都是心想生」。我们看这个社会、看这个世界芸芸众生,各个受报都不一样,什么原因?因为他们心里想的不一样,造的业不一样;善业一定是得善果,恶业决定有恶报。真正通达明瞭,我们人心就定了,纵然遇到逆境、逆缘,都可以心安理得,真正做到不怨天、不尤人,这样就可以改造自己的生活环境。所以我们依照佛的经典去学习,决定有好处。
第五个问题:我们都知道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,也就是说,他老人家的一举一动都是世人的榜样、典范。可是记载中提到,印光大师往生前略生小病,然后念佛往生。我的疑问是为什么他老人家不示现无疾病往生?他往生前小病的示现,究竟给我们什么启示?
答:这个启示很重要,如果他示现完全没有病,预知时至,很自在的,或者是站着、坐着往生,我们会想到他不是凡人,我们做不到。他示现的样子完全跟凡夫一样,生病念佛还可以往生,我们大多数人走的时候都会生病,他的样子就为我们做一个好的模范,我们会想到他能做到,我也能做到,用意在此。诸佛菩萨的示现,一定要示现跟他所度化的众生同等的境界,这才能有效果。如果他示现的境界很高,不是一般人能做到,他来这一趟就白来了。这是所有诸佛菩萨示现都会掌握的原则,很少有例外的。
第六个问题:宋朝的杨杰,临终说了一首偈:「生亦无可恋,死亦无可恋,太虚空者,之乎者也,将错就错,西方极乐。」
答:他对于「将错就错」怀疑!这个事情,我早年学佛,亲近李炳南老居士,我到台中不是跟他学净土,是跟他学讲经的。他讲经讲得好,我们很佩服,是去学讲经不是去学净土。李老居士曾经多次劝我专修净土,也举了这个例子。这个例子是什么意思?是对于修净土信心不具足的人说的;这个法门三世诸佛都提倡,自古至今多少人修学往生了,我们也可以试试看。如果说错了,自古以来那么多人都错了,那么多人都错了,我错一次又何妨!「将错就错」就是这个意思;如果不错,那我们就中奖了。这是劝勉信心不足的人,不妨像他们一样,我们错一次,是这个意思。杨杰,在《净土圣贤录》上有记载。
第七个问题:我们都需要归向实际,但认不清实际时,何处是归向?
答:一心归向净土,一心归向阿弥陀,这就是向着实际的方向。实际就是自性,就是真如本性。
【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,请<退出阅读模式>后点击下一页阅读。】